紫色东方鲀

Takifugu porphvreus   Tenuninck et Schlegel
   

  30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测量标本40尾,体长105~470 mm,采自山东烟台、石岛、青岛,江苏大丰、大沙渔场,长江口、上海鱼品加工厂。
背鳍14~15;臀鳍11~12;胸鳍14~15。
体长为体高3.0~3.6倍,为头长2.6~3.9倍。头长为吻长2.4~2.9倍,为眼径5.3~6.0倍。尾柄长为尾柄高3.1~3.6倍。
体亚圆筒锥形,头胸部粗圆,微侧扁,躯干后部渐细,尾柄圆锥状,后部渐侧扁。体侧下方纵行皮褶发达。头中大,钝圆,头长较鳃孔至背鳍起点距约相等或显著短。吻中长,钝圆,吻长与眼后头长几相等或稍短。眼较小,侧上位。眼间隔宽,稍圆突,为眼径3.0~3.6倍。鼻瓣呈卵圆形突起,位于吻中部上方;鼻孔每侧2个,紧位于鼻瓣内外侧。口稍小,前位,呈横浅弧形状。上下颌牙呈喙状,牙齿与上下颌骨愈合形成4个大牙板,中央缝显著。唇厚,有细裂纹,下唇较上唇长,其两端向上弯曲,伸达上唇外侧。鳃孔中大,侧中位,呈浅弧斜形,位于胸鳍基底前方。鳃膜淡色。
头部、体背和腹面均光滑,无小刺,亦无疣状皮质突起。侧线发达,背侧支侧上位;向前与眼眶支相连;前方达吻上方,在鼻瓣前方左右吻支相连,形成吻背支;在鳃孔上方左右背侧支横走分支相连,形成项背支;在眼眶后端下方垂直形成头侧支;背侧支向后伸至尾柄末端中部;下颌支自下颌下方向后延伸,止于鳃孔后缘下方;腹侧支自胸鳍末端下方始起,延伸至尾柄末端下方。
背鳍一个,位于体后部、肛门稍上方,近似镰刀形,前部鳍条延长。臀鳍一个,与背鳍几同形,基底与背鳍基底相对。无腹鳍。胸鳍侧中位,长而宽,似倒梯形,后缘稍圆。尾鳍宽大,后缘呈平截形。
体腔大,腹膜淡色。鳔大。有气囊。
紫色东方鲀的头骨形态类型属于虫纹东方鱿型。骨质厚,质软而疏松,呈象牙白色。中筛骨短而宽,前缘分叉为中等凹形。额骨隆起面颇宽,前端向外圆形弯曲,棱线显著,伸至额骨中上部外缘,不与前额骨后缘相连,后端亦向外圆形弯曲,达到额骨后缘外侧,额骨后缘外侧具锯状突起。细腰中部外侧具一深凹陷。额骨宽,约等于长。前额骨中等大,呈猫耳形,前缘稍凹,稍向内侧倾斜,外侧角呈钝角,外缘稍短,向外圆弧形突出,后方向内侧倾斜收敛,额骨隆起面还以窄带相连于前额骨外侧边缘。额骨外缘长,约等于前额骨外缘的一倍。蝶耳骨短而窄,向后弯曲伸出。眶上缘较长,向内浅弧形弯曲,由较短前额骨、较长额骨和很短的蝶耳骨外缘构成。
生活时成体背面紫褐色或茶褐色,体侧胸斑大,黑色,无明显浅色边缘。背鳍基部下方亦有黑色大圆斑,浅色边缘不明显。纵行皮褶呈橘黄色。胸鳍、背鳍和尾鳍均紫黑 色,臀鳍橘黄色,末端暗褐色。
紫色东方鲀的体色和花纹随着生长出现很大变化:幼鱼背面紫褐色,头和背部上方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浅灰色小斑点,斑径或大或小于眼径,胸斑边缘浅灰色,花瓣状,胸鳍和臀鳍浅黄色,背鳍和尾鳍浅褐色(图117A);未成熟个体头背面茶褐色,密布很多黑褐色小斑点,斑径小于瞳径,胸斑边缘浅灰色,背鳍和尾鳍紫褐色(图117B)。幼鱼和未成熟个体均在体侧下方有一橘黄色纵带。成鱼体背面均匀紫褐色,围绕胸斑和背鳍鳍底大斑的浅色边缘消失,边缘亦呈均匀紫褐色,背鳍和尾鳍紫褐色加深,体侧橘黄色纵带逐渐消失(图117C)。
色东方鱿是由Temminck与Schlegel在1850年《日本动物志》鱼部第6部中,根据体长325~400 mm、体色均一紫褐色、胸斑大而黑色的大型标本,描述成立Tetrodon porphyreus的。而后,Jordan与Snyder在1901年根据采自日本北海道的体长54~151mm的幼鱼和东京湾的体长325mm的成鱼标本,分别命名为Spheroides bore-alis和S. abbotti的种。朱元鼎和许成玉根据采自上海鱼市场,体长220~340 mm,体背上有许多黑色小圆点的成鱼标本,1963年在《东海鱼类志》上成立一新种细斑东方鲀Fugu punctulatus;另外,将体长290 mm,“背侧灰褐色,具很多黑色斑点,排列紧密,小于眼径,大于斑间隔,斑点边缘白色,形成网状纹”的未成熟个体,命名为阿氏东方鲀Fugu abbotti。紫色东方鲀由幼鱼到成鱼,体色花纹发生多种变化,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标本进行头骨、耳石、生殖腺和体色花纹等的一系列形态变化的观察分析认为,体背上仅有白色斑点的54~151 mm Spheroides borealis Jordan et Snyder, (1901:238, fig. 2和体背上有网状白色花纹的S. abbotti(东海鱼类志,图424)以及体背上有许多黑色小圆斑的细点东方鲀Fugu punctulatus(东海鱼类志,图423, 423A),均是在不同生长时期表现不同的形态变化的紫色东方鱿。因此,认为这些种名均是紫色东方鲀Takifugu porphyreus的同物异名。
另外,Abe (1949),将紫色东方鲀Sphoeroides vermicularis porphyreus和虫纹东方鲀Sphoeroides vermicularis vermicularis,因其两种在幼鱼体色花纹的形态特征极为相似为由,将两者视为具有相互关联的亚种关系。根据紫色东方鲀和虫纹东方鲀的形态特征比较,前者成熟个体大,可达800 nnm,体色花纹变化大,后者成熟个体小,仅达300 mm,体色花纹变化小,加上两者头骨形态明显不同等特征认为,两者均是独立的种,而不能视为互为相连的亚种关系。

生物学

紫色东方鲀是北太平洋西部近海底层中大型鱼类。摄食软体动物、甲壳类和鱼类等。一般体长250~350 mm,大则达800 nnm。卵巢、肝脏和血液有剧毒,皮有毒,精巢和肌肉无毒。

国内分布